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分清楚資產與負債

  
  近日筆者在網上跟同行談到投資,卻遇上了已移民外國的自大狂。談話間提到該行業在外國和本港的分別,接著話題竟越燒越熱,最後分成兩派人士激烈討論。一方盛讚外國人工福利有多好,自己的事業多麼的成功,擁有幾千呎大屋和多輛汽車及小遊艇,一年到外地旅遊一兩次,而且還是一去便是半個月至一個月那種旅遊,並同時謑落在本港註冊工作的同行,那份傲慢自大的語氣真的令人側目。相信大家都有讀過Robert Toru Kiyosaki著作的《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作者在書中提到房子和汽車都不算是資產,而是負債。筆者曾經質疑過外國的稅制大大限制了投資自由度,不能像港人般炒股炒樓。但一位外國同行更說道:我的不叫炒樓,因為我的收入增加是足夠應付每幾年買多一間物業,所以我祗買而不賣。先不說他的話的可信度,我假設他說的全是真的。但筆者相信他是需要借貸的,否則不太可能辦到。這樣的話,他幾乎把畢生積蓄和財產都投放在物業之上,他雖然表面富有,但實際上只是銀行的債仔,政府供養新移民的旗子。他更說一向有投資美股和澳股,如果持有超過一年才沽出,資產增值稅是18.5%。筆者不禁心中祝福他,因為他必須一直持有股票,直到利潤超出二成才有利可圖。可以,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房價和股價不可能永遠都上升的,總有一天他要面對自己所謂的資產大幅貶值,而且更可能會被企業裁掉,失去了工作支持下,唯一自救方法就是變賣資產。若果他的模式讓他安然渡過經濟衰退,要面對的就是失去了機會成本。不過他說過一句話令筆者抱著懷疑的態度,他說:我這些物業也令我有不少的tax refund,記得早年有次交了卅萬稅(港元),但年尾claim廾萬回來,income tax我交過49%,但亦有本事全部拿回來。筆者心想難道福利國家的稅制是虛設的嗎?為什麼富豪都移居到低稅的地方如瑞士?可能他是大慈善家,又或者曾經打劫過央行罷?事實上,不管你在香港幹什麼,這裡都是全世界最容易賺錢的地方。但是要致富,必須擁有本錢,工作的收入不會是全部,所以不能作為基準。沒錯,香港社會上很多人都要為銀行工作,而他們卻全都歸咎於地產發展商,因為他們每月收入都在償還按偈債款,但他們完全忘記了正在享受高地價政策下的低稅率。移民外國的人士不少至今還是自視過高,而且看得太多本港傳媒譁眾取寵,認為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都辦不到,這種態度只會令他們成了井底之蛙,並漸漸自取滅亡。

  投資者要承受眾多的風險,其中一種就是政局風險。近日席捲全球的反政府革命亦嘗試在中國播種,但北京當局如臨大敵,嚴陣以待,對消息作出全面封鎖,並拘捕了滋事者。筆者雖然沒有經歷過67暴動,在89民運中還未懂事,但筆者的父親都在兩次事件中投資損失慘重,所以筆者亦十分忌諱政治風險。本網誌一向都避談政治,不過筆者認為這些革命在中國是不會成功的。原因是很多知識份子都被權力和名利同化了,剩下很多低下階層的人士在「發窮惡」。中國是需要邁向民主,但不是由這種方式去達到民主自由,原因是內地人民知識水平仍是十分低落,要先讓全國富起來,政治廉潔清明,才是適當的時機,作為中國人千萬別讓美國的奸計得逞。中國在中東和非洲都有很多的投資,而美國就在當地煽動暴亂,目的就是要利用經濟及政治手段發動戰爭,挫敗中國使其失去優勢,同時為美國爭取時間去休養生息。作為投資者當然不願看到暴亂的發生,不過我們必須保持理智,別給外國人唆擺。

  筆者上週五替家庭組合買入了大家樂集團(341),作為抗通脹消費股,有見最低工資等負面消息都被消化得十之八九了,所以買入作中長線投資,其間會在波幅中減持及增持推進。人行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進一步收緊銀根,恆指的升勢不知會否突然死火,不過筆者相信個別板塊的調整會比較明顯,震倉活動會持續,除非大市將下破筆者當日入市的低位,否則未來日子仍傾向繼續持有股票,不過下降軌的阻力需要密切觀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