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熔盛重工股價落後

  
  復活節假期又快結束了,希望各位都過得非常愉快。筆者休假後研究了幾隻股票作為可能的投資目標,另外又分析了內地股市的表現,現在準備作一點分享。

  有見最近新股備受追捧,筆者即在多隻上市已一段時間的新股中挑選了可行的買賣作分析。熱炒的重工業板塊裡頭,熔盛(1101)上市跌穿$8的招股價後,曾經被炒上$8之上,可惜最後又企不穩,股價最近都在現水平浮沉,到底是什麼原因令它在升市中炒不上,筆者真的不知道,但同時又讓筆者好奇,它會否是那一類跟跌不跟升的股票。因此,筆者始終對它有戒心,假期前它出現突破性的走勢,吸引了筆者的注意,所以趁著假期空檔就希望了解這隻中國大型重工企業多一點。

《公司業績》熔盛<01101.HK>全年多賺32% 末期息6.8分
2011-03-08 16:42:47

熔盛<01101.HK>公布,12月止全年純利上升32%至17.2億元人民幣(下同),較招股時預測純利高6.7%。每股盈利30分,派末期息6.8分。

期內收入上升33.7%至126.65億元,經營盈利升48.7%至20.33億元,毛利率增2.9個百分點至22.4%。新增造船訂單46艘,合同總額22.64億美元,12月止持有造船訂單總計91艘,合同總額62.72億美元,訂單量足夠集團今後數年發展。資本開支41.46億元。

12月止,集團資產負債比率由去年同期85.2%降至54.6%,應收及應付合約工程款項分別降12%及60%至40.61億元及32.31億元,應收貿易帳款及票據增22.2%至3.27億元。短期及長期借款分別為94.62億元及81.73億元,持有現金104.1億元。(vi/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筆者拿它跟廣州廣船國際股份(317)作比較,發覺熔盛重工(1101)的資產負債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和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都比廣船(317)優勝。另外,償還流動負債能力方面,如果假設所有應收賬款都沒有壞帳的話,熔盛(1101)的套現能力都是相對地強。總資產更比廣船(317)多出幾倍。雖然這兩家船企的服務對象有別,廣船(317)是製造油輪為主,而熔盛(1101)則是主攻油氣作業工程船,銷售對象截然不同,這樣作比較好像有點不公平,但筆者其實只想大概知道這個行業的變現基數到底在那個水平,因為造船業的交付期長達多年,期間要面對經濟週期的轉變和相關的風險。不過,熔盛重工(1101)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動力工程業務的規模,跟飛機引擎製造商一樣,船隻引擎製造,維修及保養服務都已經是一門大生意,為該企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資金不用單靠船隻付運才完全回籠。訂單根本長接長有,一個巨大的船隻引擎已足夠忙一陣子了,熔盛(1101)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洋工程船塢,自然能夠應付,生產效率亦有望提升。加上熔盛(1101)跟歐洲動力重工企業Wärtsilä及MAN都有合作往來,出品技術水平和質量都有一定保證。筆者相信發動機業務將會是熔盛(1101)未來的增長引擎,新廠房投產後,除了可以滿足自家船隻組裝需求外,未來還可拓展外銷市場。現在工程機械對該企的盈利貢獻暫時不大,但隨住裝車間陸續投產,將有望進軍及搶佔挖掘機市場份額。如果海洋工程的高端裝備製造業是貴為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那麼筆者認為熔盛(1101)的股價是嚴重落後於大市。當然,股價跑輸必有原因,筆者不是知情投資者,這方面已超出個人所能分析的範圍,但該企業發展方向正確,業務又有前景,業績又對版,所以筆者認為是值得投資的,現水平先入一注也未嘗不可,如本週大市靠穩,筆者會開始吸納熔盛重工(1101)。

  另一隻值得留意的股票是玖龍紙業(2689),這家造紙業龍頭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及去年大肆收購產能令負債上升困擾,多個月來都被大行唱淡,低目前股價已回調到吸引水平,52週波幅介乎8.180 - 14.160之間,可見向上仍有一定水位。今年張茵表明不會有大動作,因為該企正在消化產能擴張,未來兩年主要資本開資都用在拓產及增設新器材方面,只要成本能成功轉駕消費者,負債便有望回落。其實,這家龍頭企業的財務狀況根本不算差,只不過還有改善的空間,投資者最重要是知道錢到底用在那裡,如果能夠用得其所,那麼高一點的負債都是可以接受的。

  復活節假期期間,中國股市偏軟,今天上證A股更反覆下跌45點,如果本週未能擺脫劣勢,有機會拖累港股升勢,不過筆者相信假期後股市會再度活躍起來,黃金週臨近,大市存在變數,投資者入市前仍需審慎。至於五窮六絕七翻身這個理論,筆者覺得毫無根據,因為個人只相信市場實際供求,大市要調整的自然會調整,但目前筆者看不到有重大的不利因素存在,你可能會說若果美元崩潰,全球股市都會遭殃。對的,但是沒那麼快,因為美國影響力仍在,明晚聯儲議息結果將左右大市走勢。筆者只知道美元弱勢有利於股市,這已經是一個炒上的理由,商品和資本市場就是對抗通脹的最好工具。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還是順勢而行罷,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